我的梦想我的沂蒙 ——《梦想沂蒙》导演高一功专访

2018-10-26
253

我的梦想我的沂蒙 ——《梦想沂蒙》导演高一功专访

电影《梦想沂蒙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村支书梁嘉喜放弃风生水起的个人生意,带领全体村民锐意创新,探索出一条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。典型的农民的故事,典型的主旋律,典型的农村戏,人们会据此习惯性地为《梦想沂蒙》定位。 


然而这个标签,导演高一功并不认可,否定得斩钉截铁,旗帜鲜明。


“《梦想沂蒙》不是一个农村戏,这是剧组建立后我要求所有人首先明确的一个观念,尽管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是农村,但是这部戏中的农村无论在基础建设方面还是环境保护方面,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

 

这个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导演,这个在北京穿梭往来多年的导演,为了拍好这部戏,3天跑了临沂7个县20多个镇70多个村,他第一次见识到新时期的中国农村风貌,震撼了。


 我的梦想我的沂蒙 ——《梦想沂蒙》导演高一功专访

导演高一功(左二)在电影《梦想沂蒙》拍摄现场


“你到代村看一看,一进村子,哇,我们是刘姥姥,人家是大观园,参观他们的大棚、宿舍楼、家属院,感觉太漂亮了,不是亲眼所见,很难相信中国的先进农村已经建成了这个样子。”代村是临沂兰陵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,说起在那里的见闻,高一功眉飞色舞。

 

震惊之后,高一功对《梦想沂蒙》的主题有了自己的思考,新时期的中国农村有青山绿水,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吃穿不愁,那么农村基层干部的作用在哪里?他们的诉求是什么?不能再是简单的带头致富,这片土地应该有新的方向,这个故事应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主题。

 

“让家乡成为有梦想的地方。这就是这部戏的主题。今天的人们,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,人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梦想,没有人生价值的实现,不能放飞自我。如果不能真正唤醒每个人的中国梦,如果不能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平台一个通道,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,那么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。所以我们需要千千万万梁嘉喜这样的干部,唤醒这片土地,唤醒每个人对于未来的活力和向往,唤醒每个人心中的梦。”

 

在人生梦想的层面上,城里人跟农村人是相通的,所以高一功坚决不认为这是一个农村戏。另一个理由来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。高一功谈到,采风中遇到过一个村支书跟儿子闹矛盾,儿子坚决要追随王力宏搞音乐,父亲死活不同意,一个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农民,儿子在他眼里就应该属于这片土地,搞音乐不靠谱不着调。高一功说,这一切说来难以置信,但这就是新农村的现实。

 

“每家每户都有去城里拼搏的年轻人,他们的眼界打开思维开阔,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本质区别。而且由于更多的大学生、研究生回到乡里做村官,决定了现在的农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封闭的农村,而是跟外界息息相关。” 


我的梦想我的沂蒙 ——《梦想沂蒙》导演高一功专访

导演高一功在电影《梦想沂蒙》拍摄现场


剧组服化道的工作人员最初显然误解了这部戏,服装设计土里土气。高一功一看,说这不行,一定要时尚漂亮,一定要与时俱进。他激情澎湃地告诉每个人,他不想拍一部农村戏,他要拍一部山美水美人美的当代戏。代村的一切让他开眼,让他感动,在这里可以看到高科技、文化甚至文学和微电影,高一功觉得,这样的村子,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一定会抢着回来,因为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他们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。而为年轻一代造梦的不是别人,正是像梁嘉喜这样的农村基层干部。

 

“中国不是新加坡。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发展好了,整个国家就都好了。中国幅员辽阔,有高度发展的北上广,但是这代表不了中国。习近平总书记说: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王传喜。这话说的真好,中国农村应该有精神领袖式的人物,要把每一片土地唤醒,让他们能够自我造血,自我创造自己的活力,这就是这部戏的意义。如果中国每一个村支书都像王传喜这样,如果中国农村都像临沂的先进村代村这样,那么,村村都好了,中国就都好了,中国经济真的就腾飞了。”


我的梦想我的沂蒙 ——《梦想沂蒙》导演高一功专访


王传喜是“齐鲁时代楷模”,也是故事主人公梁嘉喜的原型。在这个人物身上,不仅有王传喜的影子,还能看到刘嘉坤、梁兆利、曹厚海等优秀农村党员干部的影子,这是编剧赵冬苓创造出来的复合人物形象,而在高一功心里,这样的人物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关键。

 

村村都好了,中国就都好了,中国经济真的就腾飞了。说这些话的时候,高一功脸上有光彩,眼里有神采,眼神中有梦想。那是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全面腾飞的梦想。


(文/李剑波)



Copyright ©2018 - 2021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
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